新华社万象10月23日电 通讯|“天才妈妈友谊工坊”为老挝妇女带来发展新机遇
新华社记者赵旭
今年8月,“天才妈妈友谊工坊”在老挝首都万象正式揭幕,中老妇女非遗技能培训也同步开班。
老挝妇女培训中心副主任占莎萌·森哈拉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一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老挝妇女培训中心共建的项目,为老挝妇女带来了技能提升与就业增收的新机遇。“天才妈妈友谊工坊”将中国经验转化为常态化的培训资源,将显著提升老挝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占莎萌表示,老挝妇女联合会当前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助力全国贫困妇女脱贫、保障各民族妇女获得稳定工作与收入,而国际合作与外部支持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国在妇女发展领域的经验和支持,对我们尤为珍贵”。
在8月份的培训班上,来自老挝各地的学员共聚一堂,聆听来自中国老师传授的竹编、藤编等传统手工艺。培训内容覆盖从原材料处理到成品制作的全流程,包括竹材挑选、切割、刮削、打磨,以及如何进行消毒处理。在短短3天的培训中,学员们成功掌握了竹藤托盘、抽纸盒等实用物品的制作方法。
“学员们的手艺自带老挝文化独特风格,但缺乏先进技艺支撑和现代化创新理念。”占莎萌说:“来自中国广西、贵州的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学,不仅带来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编织技巧,还引导学员融合多元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
“这些细致的知识能确保竹条质量,让手工艺品更耐用、更精致。”参加培训的邦·吴提冯赛告诉记者,她在培训中学习了用竹藤编织托盘、花盆和笔盒等。
“我会把从中国老师那里学到的技能知识,再教给老挝的姐妹们,帮助她们提高技能水平,增加收入。”邦·吴提冯赛说:“希望今后还能得到中国姐妹们提供的优质培训机会。”
除了短期技能传授外,中老双方同时着眼于长期发展。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资助与老挝妇联支持下,位于万象的“天才妈妈”项目工艺品展示厅得到全面升级,变得更标准化、更美观,并融入了中老两国文化元素。
“这个展示厅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平台,也是老挝妇女交流经验、推广作品的窗口。”占莎萌表示,学员们将把培训学到的知识带回社区,传授给更多姐妹,助力社区妇女共同增收。
参与此次培训的组织者和学员们认为,“天才妈妈友谊工坊”不仅是老中妇女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构建老中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她们纷纷表示,期待与中方长期合作,为两国妇女搭建更多产业赋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