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10月24日讯 10月22日晚,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率领其麾下的俄罗斯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及北京爱乐合唱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以近三个小时的宏大篇幅,为北京观众带来了一场名为“巨匠之夜”的音乐会。

演出现场(国家大剧院供图)
肖斯塔科维奇的《节日序曲》以辉煌明亮的色彩和奔腾不息的气势,迅速将观众带入节日般的欢庆氛围,捷杰耶夫指挥下的乐团音响饱满而辉煌,弦乐与铜管在高速而密集的音型中整齐且统一。紧接着上演的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交响曲》,这部植根于其歌剧《火天使》素材的作品,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尖锐的和声与澎湃的激情。捷杰耶夫与乐团精准地驾驭了作品中复杂的情感变化,音乐保留了歌剧的戏剧张力与人物心理描绘,从沉重压抑到排山倒海般的悲剧终结,展现了对作曲家精神的深刻理解。
音乐会的下半场则完全交给了马勒规模空前的《第三交响曲》。这是马勒历时三年创作完成的作品,综合了交响音乐、女声独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等多种音乐形式,尽管它有着追求纯真、探索人性的深邃内涵与丰富细腻的音乐色彩,却因其庞大的编制和篇幅而鲜有机会在中国上演。这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响巨著,当晚是对乐团与指挥综合能力的终极考验。捷杰耶夫曾坦言:在马勒的交响曲中,你可以为自己创造一种置身于大自然的感觉,或者想象自己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来描绘整个宇宙。有时你能看到日月星辰,仿佛这个世界并不是为我们所有,但是我们可以描绘它、思索它、或者心怀思维、想象力、希冀、梦想甚至恐惧去探寻它。
当晚,捷杰耶夫以其标志性的精准控制力和澎湃热情,引领着乐团与合唱团完美勾勒出马勒笔下“一部创造过程的乐章”——从混沌初开到自然万物,再到人类之爱与哲思深处的宏大宇宙。女中音季娜伊达·察连科深沉而富有表现力的演唱,与乐队的配合天衣无缝。终乐章乃全曲的精神核心,长达三十分钟的慢板在极度克制的力度中展开,当那段悠远深邃、充满神圣之美的柔板奏响时,观众沉浸这超凡音乐体验之中,现场完全被音乐征服。正如马勒所言“交响曲应当如世界一般,包容一切”。
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是中国的常客,更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们近年来持续来华演出,为推介俄罗斯音乐瑰宝、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21日晚,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两支顶级乐团在捷杰耶夫魔棒下完美融合,两团同台共同演绎一场“民族精神的双重奏”。上半场,乐团携手钢琴家罗维奏响《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之声奔腾而出,琴键间翻滚着中华民族的激情与力量;下半场,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接续上演,乐团用音符勾勒一座城市在战火中的坚韧,以及人类永不磨灭的尊严。
对于北京的古典乐迷而言,这场金秋艺术飨宴尚未结束。10月23日,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合唱团及众多顶尖歌唱家,将继续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呈现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巨作《黑桃皇后》音乐会版。这部1890年在马林斯基剧院完成世界首演的“俄罗斯歌剧王冠上的明珠”,历经百余年沉淀,其剧院原版的演绎细节与情感浓度,至今仍是全球歌剧界的“标杆范本”。
除此之外,10月25日至26日,捷杰耶夫还将首度率领马林斯基交响乐团,联合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及中外顶尖歌唱家于北京艺术中心呈现威尔第歌剧《奥赛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