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地湿,一边晾墒一边精细播种小麦。”10月24日,河北省魏县前大磨乡泊村种植大户李西林说:“播种晚了,要加大小麦播种量,也不能播种太深了,预计3天完成2000多亩的冬小麦播种。”据了解,河北省已经出台《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方案》,截至23日全省冬小麦播种896.5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3368.1万亩的26.6%,燕赵大地掀起了播种忙。
在冀南邢台南和区,金沙河小麦种植基地负责人王豪楠介绍说,今年田地墒情好,许多地块湿度过大,需要深耕后晾一晾墒,大约两三天就可以播种了。同时,加量精细播种小麦后,还要晾墒镇压,“湿了压过去都是坷垃,干一点的镇压不密实,难度真大啊”。
为做好秋播工作,魏县及时出台“小麦抗湿晚播技术”方案,具体指导播种质量、播种深度、播种量及病害防控等,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即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块,通过乡镇、村、新型经营主体层层传达,确保“每个种粮主体都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南和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曼曼说,该区组建了8支技术专家组,下沉田间地头开展“驻点指导”,“面对面、手把手”为农户提供全流程技术服务。围绕小麦晚播制定了“抗湿晚播”技术方案,通过开沟沥水排水散墒、严格在土壤湿度70%-80%时适墒播种、控制3-4厘米播深并增施底肥与磷钾肥等举措,保障晚播小麦出苗率与壮苗率,提升麦苗抗逆能力。
该省《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方案》要求,各地要把“抓好小麦秋冬种作为突出任务,以落实小麦面积为目标,以提高播种质量为重点,分区挂图作战、分类精准施策、分时有序推进,强化抗湿播种、晚播应变、冬前田管,全力以赴确保小麦种足种满、培育壮苗安全越冬,坚决打赢抗灾保麦播攻坚战”。
方案提出,对土壤过湿、播期推迟的地块,更需注重整地质量,加快土壤散墒,防止盲目抢耕。根据土壤墒情开展秸秆还田,土壤过湿时不宜开展还田作业,防止秸秆覆盖地表,影响土壤散墒。坚持以墒情为主线、“三个服从(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不急于整地播种,优先做好土壤散墒,强化精细整地,千方百计扩大适期适墒播种比例。同时,立足“管早管好”,对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做好冬前镇压,“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防止冻害、促弱转壮。
据了解,该省成立了“三秋”生产工作专班,组建了9个省级秋冬种包联指导组,会同全省1.6万名技术人员和4.5万名村农技员,“下沉一线网格化包市包片,建立了省包市、市包县、县包乡镇、乡镇包村的‘行政+技术’双包联机制”。分级、分区、分批次开展技术培训,促进专家意见转变成农民措施,确保关键技术落实。截至10月23日,全省秋粮收获6041.7万亩,占种植面积96.2%,冬小麦播种896.5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26.6%,未播种2471.6万亩。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