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年秋汛导致的小麦播种推迟情况,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时发布《2025年青岛市小麦播种技术明白纸》,从排湿散墒、秸秆处理到机械播种等环节给出全流程指导,同时在平度、西海岸新区等局部适墒区域开展抢种作业,全力保障小麦播种质量与面积。
数据显示,今年9月1日至10月16日,青岛全市累计降水量达847.6毫米,其中9月单月降水218.8毫米、10月上旬降水137.6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332%。连续强降雨使农田土壤饱和积水,小麦播期较常年普遍推迟10天左右。基于此,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团队制定“排湿散墒、精耕细作、增密补晚、浅播促萌”应对策略,在排湿环节强调“排、清、晾、耕”四字诀,通过疏浚排水、清理秸秆等加速土壤散墒;播种环节采用“晚播增密”策略,10月20日后每晚播1天每亩增加1斤播种量,最高控制在45斤,同时适当浅播至3-4厘米促进种子早萌发。
在平度市田庄镇绿色增粮先行区,种粮大户侯松山正借助农技人员指导秸秆处理技术进行秸秆粉碎还田机械作业,他坦言:“虽然播期晚了几天,但只要技术到位,整地质量高,小麦出苗有保障。”目前,该市在地势较高、墒情适宜的地块,轮式耕种机械已经开始进地作业,且做好了复式精量播种技术准备,确保“一播全苗”。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绿色增粮先行区也同步推进适墒抢种,当地组织20多支农机服务队,配备秸秆还田机、翻转犁等设备在适墒地块优先作业,选用青农6号、济麦22等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并采用种衣剂包衣拌种,已全面做好小麦播种准备,后续将随墒情变化持续推进。
为保障技术落地,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建立“135”生产指导服务机制,即组建应变管理技术专家组,成立3支技术服务队和5个田间调查组,组织全市1000余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开展“一对一”服务。聚焦秋种关键技术问题,制发技术指南 33个,针对不同地块“把脉问诊”“精准开方”,帮助农户解决生产难题上百个。同时,通过青岛农业农村公众号、青岛农技推广视频号等,制作推送技术视频、服务手册等 15个,举办农技云课堂直播 2期,线上传播近16.1万人次,还制作“小麦晚播技术明白纸”二维码,方便农户扫码观看技术视频随时学习。
青岛市农技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李松坚表示,只要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晚播小麦仍可夺取高产。接下来将持续关注墒情与播期,强化越冬期管理,为明年夏粮丰收筑牢根基。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